走基層 解難題 長灘島辦實事 惠民生
  榜樣
  1月2日,成都市交委研究院公共交通製冰機出租研究所所長劉芳夾著地圖又上路了。2014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她徑直奔向浣花溪區域,調研1024路社區公交開行情況。成都60多條社區巴士微循環線路,無論是走向還是站點的設置,劉芳都仔細調研,還充分聽取社區居民意見。
  扎根貸款社區聽民意
  線路制訂租賃製冰機更合理
  “信用貸款阿姨,趕這個車方不方便?”“師傅,現在這條線客流情況怎樣?”1月2日,劉芳再一次來到1024路社區巴士線路,從這條線路的醞釀到開行,再到現在開行後的情況,她一直在跟蹤。回憶當初制訂線路時的情景,劉芳津津樂道。
  “去年7月1日,我們先開行了首批16條線路,受到了居民的歡迎,我們決定推廣。”劉芳稱,在隨後半年中,成都加大了社區巴士開行力度,形成社區巴士服務網絡,而服務浣花溪片區的1024路就開行於這個時期。隨後的日子里,劉芳幾乎都在各社區轉悠,從一個小區再到另一個小區。為了更好地傾聽民意,她還通過社區街道辦、短信、微博平臺等多種方式收集線路開行的需求信息。“當時1024路需求量很大,但卻也有難題需要解決。”劉芳講道,在跑現場的過程中制訂出了1024路的大體走向,從百卉路出發,經草堂路、杜甫草堂、送仙橋等地進行微循環,將沿途的六月花苑、龍洲花園、浣花庭園等小區串起,但由於線路要從浣花溪公園穿行,需要與景區進行協調。劉芳多次走訪,最終與景區協調達成一致方案。
  如今,成都的社區巴士已經開行了60條,從開行條件、設置要求以及開行方案的相關研究規劃,每一條線路,劉芳都付出了很多。“多跑多看多聽才能更好地規劃制訂線路嘛,都是應該做的。”劉芳說。
  湖北來蓉7年
  已成成都公交“活地圖”
  早在去年上半年,作為公共交通研究所所長,劉芳就開始大量收集整理國內外城市開行社區巴士的基本情況。“市民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存在多年,社區巴士就是要減少公交服務盲區,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劉芳說,線路開行是傾聽民意的結果,因為居民扎根在現場,對片區更熟悉更瞭解,也更有發言權。有一段時間,劉芳甚至將辦公室都扎根到了社區,“線路如何開,如何配車,走向規劃都是社區居民說了算。”
  “比如萬象城片區的1026路,就有居民提出,僅一牆之隔,不能享受到社區巴士的便利。”劉芳現場調研後發現,是雙福三路上有一處限高導致,於是馬上根據居民意見,聯繫相關單位處理和完善,最後打通了這個障礙。
  其實,劉芳並非成都本地人,是2007年才來成都工作的湖北人。她對成都大小街道熟悉的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土生土長的“老成都”。“我的工作就是交通,必須要對中心城區的路網瞭如指掌。”自從2007年到成都市交通發展研究院工作以來,她就開始了對城市公交、出租等相關規劃與研究,經常利用節假日閑暇時間大量跑現場、看路網,逐漸養成隨身帶地圖,向公交司機“取經”,和老成都人聊天的習慣。
  如今,她對成都每一條城市道路,每一條公交線路可謂瞭如指掌。哪些道路適合開大容量公交,哪些道路適合微循環交通,哪些中小街道還存在公交盲區,她都一清二楚。
  成都商報記者 劉文藻 攝影記者 鮑泰良  (原標題:深入社區聽民意 她是成都公交“活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bqf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